企业动态
返回

  6月30日,《大众日报》刊发专版文章,聚焦潍柴将党建引领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遵循,锚定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心无旁骛攻主业,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了重要力量。以下是报道全文: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潍柴集团是一家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具有鲜明红色基因的国有企业。多年来,潍柴集团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与核心动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将党建引领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遵循,锚定高质量发展战略定位,心无旁骛攻主业,不断以党建创新驱动企业变革发展,成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国企改革创新样本,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了重要力量。

“六大工程”将党建优势

转化为业务竞争力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潍柴集团党委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构建“136”党建工作模式: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激活党委班子领导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党员队伍示范力,大力实施领航工程、中心工程、强基工程、服务工程、头雁工程、卓越工程“六大工程”,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突破、质效跃升的内生动力。

  在打造领航工程中,聚焦“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企业将集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到改革创新发展的各方位全过程,把党的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优势。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体系化制定党组织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形成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协同高效的决策运行机制。同时建立重大决策事项督办机制,通过党委督查、纪委监督等强效手段,保障党组织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

  聚焦主营业务,心无旁骛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潍柴打造中心工程的使命。近年来,面对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潍柴集团以“党建业务融合”为突破口,提前落子多元化新能源技术路径,加码大缸径发动机业务,在数智化、后市场、新能源等领域全面发力,加快发展契合主责主业的新质生产力,加速从中国内燃机领军者向多元能源动力领航者转型。今年3月份,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首台电池产品下线,这座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的落成,标志着企业向绿色动力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坚持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此潍柴推动强基工程建设。潍柴集团党委打造了234个基层党建品牌,成为推动党建工作的牢固基石。

  服务工程则体现了集团党委“以人为本”的工作出发点,一切为了员工,一切围绕员工,一切服务员工。潍柴建立党委委员联系点制度,11名党委班子成员每年至少两次深入包靠联系点调研,讲授党课、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党委书记带头深入一线破解发展难题百余项。

  “头雁工程”是集团的“人才工程”。潍柴集团党委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党管人才原则,以“头雁工程”为抓手,致力于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骨干培养成标杆,夯实巩固基层党组织力量。

  “卓越工程”则展现了潍柴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追求极致卓越,打造“大国重器”的担当。以“永不懈怠、永立潮头、永争第一”的奋斗姿态,持续创新,勇攀高峰。潍柴推出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大功率蓝擎发动机;打造了中国首款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柴油机本体热效率四年四次刷新世界纪录。

  从濒临破产到成长为3000亿元级的国际化工业装备跨国集团,创造了20多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29%的业绩,潍柴用20余年蜕变印证: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234个党建品牌矩阵

诠释“党建就是生产力”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潍柴集团举办“党建引领促发展 品牌赋能聚合力”党建品牌主题展献礼“七一”,60个优秀案例生动展现。从深夜攻关的党员突击队,到勇闯极限的“三高”试验队,这些鲜活故事印证着党组织筑强战斗堡垒,党建就是生产力。

  每个品牌对应一个党组织,既带动业务、凝聚人心,也成为部门展示形象的窗口。这正是潍柴深化党建引领、打造特色品牌矩阵、凝聚发展向心力的生动实践。

  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根基所在。潍柴通过252个基层党组织实现了战斗堡垒的全覆盖布局。面对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潍柴创新打造党建品牌矩阵,使党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动能。

  自2022年起,潍柴以“一支部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为目标,在全集团范围内启动党建品牌创建攻坚行动,由集团党委书记牵头,组建外部专家与内部骨干相结合的品牌打造团队,利用3年时间,通过调研、培训、评审等流程推动基层党建品牌升级。如今,已形成以“心无旁骛·擎领‘潍’来”党委党建品牌为引领、基层品牌百花齐放的矩阵格局,品牌总数已达234个。

  这些党建品牌不仅“有名称、有释义、有成效”,还有一套标准化模式。“每个品牌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形成什么机制?创造什么价值?”潍柴党校负责人道出党建品牌建设的核心要义。

  其中,大缸径发动机研究院党总支创建的“大有可为”党建品牌,突出一个“大”字,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实现“大梦想、大作为、大突破”,站稳国内外市场。党总支每年以党支部为单位,针对技术难题制定攻坚任务,分解到人,并实行月度督查;组建跨支部攻坚团队,与博杜安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工程师进一线”等实践活动,促进技术合作与质量提升。“党建品牌建设不仅规范了支部工作,更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大缸径发动机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讲道。团队累计完善310项标准规范,使大缸径发电产品一次加载率优于市场同类产品10%,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在电控研究院,一群平均年龄仅30岁、三分之二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年轻工程师们,在“红芯·智航”党建品牌引领、“清廉润芯”廉洁文化品牌护航、“聚力向芯”企业文化品牌的联动下,全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通过特色党建品牌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显著提升——2024年,98%的党支部达到过硬标准,62个获评五星级,构筑起坚实的战斗堡垒。

  组织优势厚植发展根基,组织活力激荡创新浪潮。2024年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潍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超过3100亿元,利润总额增长33.4%,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化作无数实干身影

  6月27日下午,潍柴集团举行以“红心永向党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当现场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时,“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信念正化作无数实干身影。

  在潍柴,处处迸发着“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劲头。

  在科技攻坚一线,集团党委创新实施“立军令状、揭榜挂帅”机制,广大党员敢于揭榜,勇于担当。潍柴青年卓越工程师、电控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刘兴义便是其中的标杆,他带领团队在行业内率先启动自主电控系统研发,73款自主电控产品的落地,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更让WISE系列电控单元成为中国商用车的“最强大脑”。2025年,刘兴义荣获共青团中央颁发的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里凝结的是他对电控事业的不懈追求、向党组织交答卷的忠诚践行。

  近年来,潍柴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将科技报国作为毕生信念,在发动机热效率、“三高”试验、电控研发、高端液压等领域不断刷新行业纪录,让中国动力一次次站上世界舞台中央。

  旗帜的力量还闪耀在生产最前沿。去年,潍柴二号工厂承接WP15NG4.0发动机量产任务,要求50天完成自动工位改造,加工一线与总装一线党支部书记率队立下“军令状”,12名党员骨干在10平方米工位上,对着“飞轮壳柔性装配”0.01毫米精度极限等技术难点及“分组装配技术”等首创工艺,反复验证上千组数据,最终提前5天啃下硬骨头。

  从研发生产到营销售后,潍柴各党支部创新工作方式,党员责任区、党员攻关队、党员先锋岗、党员领办制旗帜插遍一线最前沿,凝聚起全员干事合力。在麦收服务一线,潍柴的“三夏”服务队伍将党旗插进了田间地头,用党员的责任担当守护“大国粮安”。

  也正因如此,这面由无数党员身影织就的旗帜,才能引领潍柴捧回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磅荣誉,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征程中始终保持鲜红底色。

“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成”

的归属感聚起奋斗合力

  近期,潍柴集团组织开展“我为员工办实事”——干部履职亮诺活动,60多位党政负责人开展作风大提升行动,通过基层调研,认领干部员工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形成亮诺清单,在办公平台上公布、接受监督。这里面,有解决产能不足、产品质量提升的大事,也有涉及员工餐饮、班车、住宿难题的“鸡毛蒜皮”。但是,在集团党委眼里,“员工的事无小事,员工再小的诉求也必须记在心上”。

  为精细了解员工的需求,潍柴集团党委通过建立党委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借助“‘码’上办”平台、“我与书记面对面”座谈等畅通诉求反馈渠道,解决员工急难愁盼,全方位构筑起员工幸福的生态体系。

  党建服务有力度,关爱员工有深度。在生活服务的小事中,集团公司开通线上问诊平台、组织健康培训,开展一线洗衣、送清凉、送药等志愿服务。为确保研发人员一心一意搞研发,集团党委还为八大研究院配备专职书记,构建研发“政委”体系,加强对高学历新生代员工的思想引领和服务培养;针对外派员工增多的情况,健全驻外员工保险保障体系并建立家庭“一对一”帮扶机制。

  潍柴每年通过一场党建和企业文化硬仗,将服务员工的核心理念层层传递到各级管理团队,打通服务员工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各党支部创新服务形式,尽心竭力为员工办实事。

  “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成”,成为潍柴集团深入推行的文化理念,这一理念激发起了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汇聚起“永不懈怠、永立潮头、永争第一”的奋斗合力。这种合力无处不在:二号工厂“共擎速办”二维码初衷是收集诉求服务员工,如今却演变为小改小革的创新天地,每年催生车间节能优化、产线质量防错装置等上百项革新成果。面对攻坚进口设备的“疑难杂症”,工人技师即使被喷溅的油污浸透衣衫也毫不退缩;在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年轻的“三高”试验队队员怀着满腔赤诚写下入党申请书……

  “我们的红色基因,就是最持久的生产力。”潍柴人发自肺腑的铿锵之声,既是对红色血脉的赓续,更是面向未来的铮铮誓言。潍柴集团的实践表明,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的增强,需要以战略定力筑牢“根”与“魂”,以制度创新激发基层活力,以战略视野拓展党建内涵。其经验为新时代国有企业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路径。未来,潍柴集团党委将进一步探索党建新模式,不断推动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